每到春季,乐东县尖峰岭的雨水,逐渐越下越少。夏天变得热烘烘的,周边的农作物,久旱盼甘霖。
修一条延伸14公里长的水渠,途经大凯、牛泥头、丁司、山道等村庄,把白沙河尖峰岭段的水,引至山道水库(山道水库1974年开工修建,1979年落成,用时六年),贯通了下游的红湖、长安、白沙等村庄,已成尖峰镇周边各村庄的当务之急。上下同心,说干就干,上级出政策和技术,尖峰镇全镇群众积极参加,1976年开挖,1979年开通,用时四年,一条沿着尖峰岭山脚边蜿蜒而下的渠道就此落成,名为“昂兴引水渠”。

那些年,每逢秋季,海南风雨尚多,山区雨水又偏多偏大,水渠附近的水田偏低地段,总有堤坝被冲毁,年底冬修水利,各村发动群众负责辖区地段的维修任务。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大家都觉得有些厌烦,斗不过老天爷,就有村民打起了“退堂鼓”。
1986年4月,黄泽辉荣选山道村委会主任,次年又当选党支部书记。就任后,他多次向镇里县里建言献策,联合其他受益村干部提出意见和建议,最终,情况得到了乐东县政府的重视。立项、批复……1989年,“昂兴引水渠”全程硬化工程开始施工,至2003年完成终于完工并投入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之后,小部分域段仍有毁损情况出现。山道村的情形相似。但和十多年前相比,如今山道村能调动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即使这样,黄泽辉却没有轻言放弃,他相信,人定胜天。他认为只要有劳动力可调动,十个八个都可以,只是要费时费力些,这时,他想起了毛主席有名的那句名言: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随后他发动村干部、党员和小组长一起参加,继续把毁损的水渠修旧如新。
2020年,黄泽辉从乐东县种子公司御任回村,又再次挑起了水渠维护的重任。
“昂兴引水渠”的修护问题又盼回了有心人,再次摆上了山道村的议事日程。黄泽辉心想,修水渠也得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一年,一小段,如果坚持不辍,水渠总有修完的一天。这成了他给自己安排的需要高度自觉完成的任务。黄泽辉说:“我今年已经六十多岁,跟儿子也说好了,等我修不动的时候,儿子再接力,接着修,儿子修不动了,孙子修,子子孙孙修下去……”。

水渠保持水流,水库保有库容,上下及临近村庄的农业面貌,就会大变样。满山坡和田地轮番种上高效经济作物,这就是一条“幸福渠”啊!
自力更生,开辟财源修渠,他想到也做到了。掐指算来,黄泽辉自筹资金坚持修渠已进入笫五个年头,每年用于雇工、购买水泥和沙石等费用,陆续投入资金约6万元。
黄泽辉始终以共产党员的高度自觉,扛起治水责任,牢记服务民生的初心,未辱使命。他此生的命运,已和这条 “昂兴引水渠”的命运紧密相连。
每次维修水渠施工, 黄泽辉都要亲临现场察看情况,安排人员,全程指挥。 多少次,他冒着大雨、顶着烈日、耐着饥饿,披星戴月,巡渠修渠,耕地得到及时浇灌,农田又不再遭受水毁之灾。
现在,“昂兴引水渠”畅通受益村庄已多达七个,周边种植了宜长宜短的高效经济作物,芒果、蜜瓜、槟榔,撑鼓了农民的腰包,家家户户唱起致富歌,幸福歌。(通讯员 陈泰剡 秦晋 文/图)
内容链接:https://www.hpaper.cn/21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