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新知
-
一年要砸10亿美元!苹果“悄悄”对AI发力
虽然没有像谷歌和微软那样动辄因为人工智能(AI)研发工具或应用上头条,但苹果并非没有发力AI。 今年7月曾有媒体称,苹果在开发自己的生成式AI工具,去年就创建了开发大语言模型的框架Ajax,已借助Ajax开发了类似ChatGPT的苹果GPT。 当时曝光的媒体称,苹果在研究改进底层模型,目前没计划对消费者发布,高管还未明确怎样发布AI工具。有评论称,对苹果来说…
-
销量爆炸,华为问界M7做对了什么?
核心观点 华为手机–汽车相互导流,ADS2.0城市道路表现优越 10/16,我们在门店试驾智驾版本,周一下午14:00,华为门店有近百位客户。我们看到: 1)门店手机、汽车相互导流,工作日到店量表现突出; 2)搭载ADS2.0的智驾版在窄道、隧道等城市道路表现较为灵活, M7智驾版售价31万元,同级别有竞争力; 3)部分客户对问界生产制造、售后维…
-
特斯拉连续两天大跌,大摩明星分析师警告:整个电车业都要警惕
特斯拉对未来盈利能力和需求前景的悲观态度,正给全行业敲响警钟。 10月20日,长期看好特斯拉的大摩分析师Adam Jonas,在给客户的一份题为《特斯拉第三季度:电动汽车行业迎来分水岭?》报告中表示,特斯拉三季度财报中表达了对未来盈利能力以及需求前景的悲观态度都预示着,整个电动汽车行业或许即将面临痛苦。 Jonas表示,特斯拉对需求前景的担忧应给投资者警示—…
-
终于,芯片拐点到了?台积电开始乐观了
全球最大芯片代工厂台积电认为,半导体市场的拐点终于要来了,人工智能领域的需求将是其长期增长的助推剂。 过去几个季度,半导体库存积压导致台积电的业绩持续承压。台积电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10.8%,净利润同比下滑24.9%。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项数据均好于分析师预期。 更令人鼓舞的是,台积电预计第四季度的收入和利润将继续高于当前分析师的预期。根据台积电的预测中值…
-
今年最难买的三样东西
2023年什么最火?周杰伦演唱会注定榜上有名。 刚刚经历抢票和演出盛况的粉丝们最有发言权:前几天的上海场,黄牛票被炒到了上万元,甚至不久后由于官方强实名、黄牛集体退票而登上了热搜。 连续四天的演出,更是直接拉动了上海的文旅和餐饮产业,除了数万名场内观众外,不少粉丝甚至冒雨在场馆外驻足。 据饿了么数据显示,周杰伦开唱的10月12日当天,餐饮订单量暴增,场馆所在…
-
爱旭股份宣布:力争九个月,ABC成本追平TOPCon!
多年以前,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瀛海威创始人张树新,和当时还在传统媒体工作的赶碳号说了这样一句话:领先一步是先驱,领先两步就是先烈。 大千商业世界,多数情况下往往是实用主义至上,生存、赚钱是企业和企业家的王道。颠覆式创新,真的太难了,幸运的话是一战封神,不幸的话就是一蹶不振。 光伏,当下正经历一场N型技术革命。在TOPCon、HJT、XBC三条技术路线中,…
-
美计划进一步收紧对华芯片出口措施,阿斯麦CEO:实际会削弱西方自己
美国彭博社15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在限制对华出口先进芯片一年后,美国计划进一步收紧相关措施,以阻止中国获得可能有助于其军事发展的尖端技术,新规可能会在本周发布。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美方应当停止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停止扰乱全球产供链稳定。中方将密切关注有关动向,坚决维护自身权益。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相关…
-
赛道Hyper | 折叠机三连击:荣耀的野望
持续进击的荣耀,正在迅速改变折叠机的小众属性。 荣耀以罕见折叠屏三连击,持续挑战苹果和华为,开启了智能手机高端市场三足鼎立的序幕。 “轻薄是折叠屏第一科技力”,这是荣耀抢占高端市场制高点的技术策略指导,也是荣耀平视业界最强公司的产品力基础。 受此项策略指引,通过解决厚度问题、改变交互方式、超越定价预期的三款先后刷新“轻薄”纪录的折叠机新品,荣耀逐渐形成了和目…
-
奥特曼YC演讲:AI 创业,学我者死
奥特曼简单一句话,让AI创业公司瑟瑟发抖: “套壳”OpenAI,注定消亡! 这是在最新YC校友分享会上,OpenAI CEO奥特曼发表的演讲观点。为此他还特意补充道:尤其别花太多精力在UI界面上。 一时间引发共鸣无数。不少业内人士表示: 现实是,我就在目睹很多这样的事情发生。 除了这句话以外,奥特曼这段演讲中可谓金句频出,个中不少“干货细节”,也被大伙儿纷…
-
华为狂飙,手机变天
伴着“遥遥领先”的BGM,华为Mate 60系列自8月29日上市以来持续热销,给萎靡已久的手机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也顺手改写了众神林立的行业格局。 带动供应链复苏的同时,沉寂三年的华为手机正一步步收复失地,国内销量份额逐周提升,在W38(9月18日-9月24日)以18.1%份额成为2021年至今最高数值,单周排名仅次于苹果。 热销之下,华为不断上调手机出货…
-
能源黑洞!AI行业的能耗相当于荷兰全国
AI的能耗到底有多夸张?一项新研究显示,未来四年,AI产业每年消耗的能源可能和一个荷兰大小的国家年耗电量差不多。 近期,来自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一位研究者在著名学术刊物《焦耳》上发表文章指出,在现有部分参数不变的情况下,以英伟达预估交付的GPU数量推算,可知,AI产业能源消耗范围为每年85-134太瓦时(TWh),约为全球年耗电量的0.5%,与荷兰全年用电量…
-
特斯拉4680电池重大里程碑:产量突破2000万块
周二,特斯拉官宣其德州超级工厂在4680电池的生产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该工厂生产了第2000万块电池。 据悉,4680电池对特斯拉的赛博卡车等新车型项目至关重要。特斯拉于2020年的电池日推出了4680电池,这是特斯拉从头开始设计的第一款电池。 特斯拉曾声称,采用新设计,电池成本有可能降低50%以上。此后特斯拉一直试图将4680电池投入批量生产,但期间遇到了一…
-
币圈“世纪审判”关键证人出庭,前女友指SBF是主脑:“他指示我犯罪”
币圈“世纪审判”迎来一位关键证人,昔日币圈标杆大佬Sam Bankman-Fried(SBF)被前女友、昔日亲密“战友” Caroline Ellison指控为加密货币交易所FTX崩盘案的主脑。 美东时间10月10日周二,Ellison作为证人出庭,这是她在曾为全球第三大加密货币交易所的FTX去年11月破产以来首次公开亮相。她对陪审团指认SBF就是在庭上身穿…
-
中金点评“AI商业化”:收入弹性大,毛利率空间高
摘要: AI应用商业化是下一个阶段跟踪的重点。年初至今的大模型浪潮席卷全球,目前随着海外越来越多AI应用的落地商业化,以及国内对C端AI应用监管端的进展,我们认为产业和市场关注的焦点转向大模型是否能够为应用带来增量的商业化价值。我们将AI应用商业化落地的进程分为产品研发、内部测试、规模测试、正式发布、商业定价、落地兑现六个阶段,目前进展较快的产品已有相对明确…
-
OpenAI自研芯片,有何独特之处?
近日,路透社报道称OpenAI正在考虑自研芯片。根据报道,自从去年开始,OpenAI已经开始在为人工智能模型训练芯片缺货(即Nvidia GPU供货紧张)的问题开始考虑对策,而目前正在积极准备自研芯片以满足未来对于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 事实上,不久之前OpenAI的CEO Sam Altman曾公开表示Nvidia GPU缺货对于OpenAI以及整个人工智能…
-
手机大变局
“产品‘遥遥领先’,发货‘遥遥无期’”,网友这句评论道出了今年高端手机市场的热况。9月至今,尤其是经过国庆和中秋双节消费旺季,华为和苹果的新机发售持续引发抢购热潮。近日,仍有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求问如何抢到华为Mate 60系列。记者10月7日从淘宝华为官方旗舰店了解到,购买Mate 60 pro仍需在每日固定时间关注抢购活动。 在这个消费电子新品季,华为和…
-
韩国斗山机器人上市首日股价翻倍,工业机器人投资潮要来了?
在韩国市场,机器人制造商大火。 周四,一家名为斗山机器人(Doosan Robotics)的公司在首尔市场上市的首日,股价便几乎翻倍。此前该公司宣布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募资4210亿韩元(约合3.1亿美元),为韩国市场上年内迄今规模最大的IPO。 截止周四收盘,这家工业机器人制造商的股价在首秀中上涨了98%,收报51400韩元,盘中曾一度大涨逾160%…
-
碳酸锂16连跌已击破15万/吨,储能行业一半企业已在亏钱?
储能行业正在上演的故事,远比光伏行业要惨烈得多。 如果把碳酸锂比作光伏行业的硅料的话,那么其跌幅其实已经超过了硅料。2022年11月,电池级碳酸锂一度超过60万元/吨,当下现货价格仅为16.9万/吨,可谓腰斩后再腰斩。 9月26日,碳酸锂期货全部合约再次大幅下挫,主力合约LC2401跌破15万元/吨的心理关口,收跌5.87%至149100元/吨,创历史新低。…
-
美股最大动力失速!利率重压之下,科技股已经回调10%
隔夜,美股三大股指均跌超1%,大型科技股全线下跌,美债收益率上升和美元走强继续令市场承压,最新的房屋销售和消费者信心数据引发了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状况的担忧。 大型科技股是今年上半年推动美股上涨的主要力量,然而进入9月,这一支撑一直在动摇。 更集中于大型科技股的标普500信息科技指数,已从7月份的高点下跌了超10%。该指数也在过去5个交易日中,第三次下跌1%。 …
-
耗时7年!美国成功取回小行星样本,可能提供与生命起源有关线索
当地时间9月24日,美国小行星采样探测器“奥西里斯-REx”成功将装有小行星碎片的样本舱送回地球。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该样本舱已于当天上午降落在美国犹他州的沙漠并被科学家成功回收。报道强调说,这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第一次收集到富含碳的近地小行星碎片,也是人类迄今为止从小行星带回的最大样本。 这张由美国航天局发布的照片显示,9月24日,在美…